台中市政府建設局積極改善人行空間,截至目前台中市人行道建置總長度達1839公里,過去四年也優化95所學校通學步道,成果全國第一;另外,交通局針對車流交織路口持續劃設標線型人行道、退縮行穿線、庇護島及綠斑馬等設施,並創新增設「感應式照明」,提醒駕駛注意行人獲好評,未來將再增設20處。市長盧秀燕今(9)日主持市政會議表示,市府努力改善建設,也呼籲市民務必要守法,維護自身與他人安全。
盧市長指出,市府重視行人安全,優先從改善孩子們的通學步道做起,除劃設綠斑馬與增設小綠人號誌,也針對重要路口加強照明。盧市長也說,建設再好法令再多,不守法都沒用,她已要求警察局在重要道路加強取締,市府會努力改善行人環境,也希望市民朋友多配合,加強守法觀念。
建設局今日以「提升人本無障礙安心通行環境」為題進行專案報告。建設局長陳大田表示,市府打造全齡友善人行道與無障礙環境,策略包括縮減路口擴大人行空間、縮短行人穿越距離並配合停車帶或設施帶、擴大路口轉角處人行空間、減少行人馬路滯留時間並保障人行道淨空間、無障礙斜坡道遠離路口、設置導盲設施或增設車阻與庇護島等。
針對早期管線單位箱體有佔據人行道情形,建設局主動盤點出507處人行道寬度不足1.5公尺的待改善位置,並分三階段執行,第一階段以人口密集與交通流量較大位置為主,包括黎明路、忠明路、雅潭路等,總計已完成105處改善,將接續推動;此外,內政部營建署推動「校園周邊暨行車安全道路改善計畫」,建設局透過跨局處合作,已輔導各校及區公所提案爭取中央補助,目前已提出32案,對於改善校園周邊通學步道展現積極態度;考量交通安全教育須從小扎根,建設局也規劃東區泉源公園及梧棲區情人公園為主題式交通共融公園,提升孩童對道路交通安全的認知,讓孩童有能力辨識及保護自身,降低兒童交通事故。
建設局指出,市府打造優質人行空間,提供用路人尊嚴、安全、舒適、無障礙的全齡友善環境,推動成果受地方各界好評,更獲頒內政部營建署110年「市區道路養護管理暨人行環境無障礙考評計畫」綜合評鑑甲等與直轄市組街廓考評第二名、道路養護第二名及交通工程第一名的佳績,未來將持續努力。
另有關行人安全,交通局副局長江俊良指出,交通局今年已編列超過1億元的工程預算,持續改善各項交通設施,目前累計設置行人庇護島75處、退縮行穿線91處、標線型人行道122條、綠斑馬555處,其中學校附近設置358處,改善行人通行空間並提醒駕駛注意行人;另也於行人流量大易與車輛交織的路口,設30處行人專用時相及30處行人早開(遲閉),藉由時間區隔人車降低衝突,提升安全。
針對未來計畫,江副局長表示,交通局將持續在各校周邊主要路口劃設綠斑馬,提高道路識別性;預計近兩年,針對道路寬度25米以上與各校周邊號誌路口均完成設置小綠人,提醒行人穿越馬路時間;另預計檢討改善100個行穿線退縮,補繪行穿線,提示行人穿越斷面或增設庇護島;另外,南區文心南路建國北路口試辦LED感應照明燈,結合號誌電源,並以控制器控制,於行人綠燈時段點亮,提醒夜間穿越路口的車輛禮讓行人,獲民眾好評,未來將盤點道路寬度達25米以上的昏暗路口,預計再增設20處感應照明。(5/9*12)*跨局處
聯絡人:台中市政府
聯絡電話:04-2228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