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現在位置 首頁 > 熱門公告 > 市政新聞
  • 友善列印
  • 回上一頁

大宅門特區計畫積極進行中 胡市長要求不能耽誤進度及追加預算

臺中市政府投入290.2億元在原水湳機場土地打造254公頃的「大宅門特區」,全區五大機能專區進度都分別進行中,預定107年中陸續完成。市長胡志強表示,當年機場遷走後,原本中央要將土地「切一切賣掉」,但他堅持以公園、文教、經貿等用地各三分之一為規劃藍圖,是希望為下一代留下一塊綠地,同時也為大臺中建立一個重要的發展門戶。他也要求工程進度不能耽誤,預算也不能再追加。

都發局長沐桂新今(7)日在市政會議中進行大宅門特區開發進度專案報告。他指出,全區區分為文教、文化商業、創新研發、經貿、生態住宅等五大專用區,公共建設工程則包括臺灣塔(底部設城市願景館)、中臺灣電影館、清翠園、泊嵐匯國際會展中心、臺中城市文化二館、水湳轉運站等重大建設;另外,在學術綠廊也將興建地下停車場,而為了落實環境永續發展精神,也將設置一座大型的地下式水資源回收中心。

沐局長表示,大宅門特區總開發面積達254公頃,市府投入經費290.2億元,各項工程進度目前都積極進行中,預計民國107年中以前可陸續完成。這也是全臺灣第一個政府公共建設走在民間投資之前的都市計畫區。

胡市長也回想當年水湳機場的遷移過程,他從臺北回臺中參選國代、市長,常坐飛機,但降落時飛機穿梭於大廈中,相當危險,既然機場不安全又影響都市發展,企業與民眾多希望遷到清泉崗,還舉行遊行來向中央反映意見,後來終於遷成。

「原本中央的意思是要把土地切一切賣掉!」胡市長說,他期期以為不可,因為那只會被拿來蓋住宅,只要他當市長一天,就一定反對。他堅持,應有三分之一做公園,三分之一文教用地,另外三分之一再做為經貿用地。當時有人認為蓋公園太浪費,但他認為留下一塊綠地,讓後代再決定如何發展,會是正確的方向。

至於為何取名「大宅門」?胡市長說,有學者認為此案若做得好,大臺中發展將無可限量。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建築專家學者替市府取的英文名稱「Gateway Project」,意思是「門戶走向未來」,也有西部開拓的意涵,加上園區內已有以水湳為名的經貿專區,容易產生混淆,因此另外取一個豪氣干雲的名字「大宅門」。

胡市長也說,有的人批評「蓋臺灣塔,不如拿來補助營養午餐!」但根據法令規定,土地重劃賺的錢十年內只能用在該重劃區。因此市府規劃臺灣塔等建設,讓土地也跟著上漲,產生更大的價值。根據地政局估計,大宅門計畫可為市庫賺進600億元,有民間認為還低估了。市府投資290億元,最少回收600億元,大家認為這樣多不多?

外界也有聲音批評市府的計畫「變變變」,胡市長表示,這牽涉到建設計畫與土地分配等重大問題,例如,原本很多場館預定興建於臺灣塔內,但他認為臺灣塔周遭必須有綠地,才能讓民眾好好欣賞整座塔,適當的調整是為了整個計畫好。

此外,胡市長也說,當年國防部移交水湳機場土地給市府,要求市府必須付清138億元費用,市府也照做了。後來市府規劃好了,國防部竟說要退錢給市府,看能不能與市府合作分土地。他因為怕公園綠地都因此被影響,因此沒有同意。

對於工程進度,胡市長強調不可再耽誤,更不能追加預算;每個工程地點都要設置說明牌,讓民眾知道該建設本身的故事,「凡事有故事,市民會喜歡。」而都發局除了展示園區模型,也可播放宣傳影片,讓更多民眾認識大宅門計畫。

副市長蔡炳坤則提醒,大宅門特區是低碳示範園區難得的實現機會,燃油汽機車都不能進入,未來一定會有很多人參觀,因此園區內接駁必須同步規劃。

交通局長林良泰表示,初步已規劃完畢,園區會有BRT環狀路線,另有四條公車幹線通往園區,南北邊也規劃以電動公車接駁,園區內會儘量以低碳車輛通行。另外,推動中的i-Bike計畫,兩年將設置60站,大宅門特區也是設立重點。

另外,副市長徐中雄也提醒,根據都發局簡報,文化商業專用區有許多瘦長的高樓,應特別注意容積上的規劃配置。沐局長說,文化商業區容積比較大,都發局已訂定並完成公布作業。(7/7*6)

聯絡人:張先生

聯絡電話:04-22289111分機15319

  • 市府分類: 都市發展
  • 發布日期: 2014-07-07
  • 點閱次數: 629
至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