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副市長表示,輔順將軍廟祭祀輔順大將軍,原名馬仁,人稱「馬舍公」,在歷史上是一個平亂忠臣,具有忠義、才德、功烈的歷史人物。在中區(舊稱大墩庄)這座輔順將軍廟已有280年的歷史,是臺中西、中區民眾的信仰中心。自民國84年開始修復,到99年修復完成。
徐副市長說,廟裡的雕梁畫棟是用臺灣檜木雕成,十分難得;一樓的石雕龍柱也是臺灣師傅雕刻的,他覺得這一間廟宇以後很有機會變成臺中重要的文化保存重點。徐副市長又說,輔順將軍今日聖誕千秋,他的忠義精神、愛民的精神,是值得現代為官者學習的對象。(10/18*3)
根據臺中輔順將軍廟沿革史略,輔順將軍廟俗稱「馬舍公廟」,建後因歷經多次兵災,文物大多遭燬,始建詳確時期考證困難。但據《臺中市史》記載,康熙六十年(1721)臺灣發生朱一貴反清事件,清南澳總兵藍廷珍,來台平定亂事。翌年藍廷珍升任台灣總兵,主張開墾臺灣,雍正二年(1724)開始招來佃農開墾大墩庄一帶(今中、東、西、南、北等區),但是以現今的中區、西區為主。
藍廷珍為清代漳州漳浦人,漳州人均崇仰開漳聖王及其部將輔順將軍恩澤,並奉祀爲地方保護神。藍廷珍開墾大墩庄時,於雍正元年(1723)即將隨船保佑來臺的媽祖奉祀於大墩庄。藍廷珍是武將,臺中地區漳州移民占福建籍的83.2%,依此可以推知,輔順將軍廟與媽祖宮是先後創建,迄今已歷280餘年。
輔順將軍廟光緒十五年(1889)重修,日據時期1906年再度重修,1911年公布「臺中市區計畫」,被劃為國小用地,有幸地方仕紳林烈堂、吳鸞旂、賴墩等,為延續馬舍公保佑地方,獻地、集資遷建現址,並於1921年完成。之後由於廟殿年久腐朽,民國84年再度重建完成,即為今日莊嚴肅穆、廟貌宏偉的「歇山重簷式」廟宇。為永續服務信徒,民國99年整修副殿,購置鄰地擴建廟埕,重建牌樓、環保金爐及地下停車場。(10/18*3)
聯絡人:臺中市中區區公所王先生
聯絡電話:04-2222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