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和遺址坐落臺中市西屯區安和路與朝馬路交叉處,占地約400平方公尺,經過一年多的試掘與搶救,今日上午由林市長、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科博館人類學組主任屈慧麗等人,一同召開記者會宣布挖掘成果,並為安和阿嬤揭開面紗。
人類學組主任屈慧麗表示,該處遺址共發掘48具人骨,4000多件陶片,及許多石器、玉器與獸骨、鯊魚牙齒、貝殼等動物遺留物,也有植物遺留物如稻米、種子等。
而其中一具出土人骨,經過碳14年代檢測,判斷為距今約4800至4000年之間,年齡約40-50歲之間生過小孩的女性,為目前臺中市年代最久遠的出土人骨中最早的人骨,可說是臺中「最早的媽媽」,並命名為「安和阿嬤」。
「城市光榮感建立在過去與未來的連結」林市長表示,安和遺址證實臺中在五千多年前就有人類活動,乘載非常豐富的人類文明,並留下遺址,令人震撼也十分驚喜,也宣布臺中是擁有五千年歷史的城市。「文化就是城市的靈魂,城市就是文化的容器。」他將繼續支持科博館的挖掘工作,未來將再委託專業團隊在安和遺址範圍內試掘,讓更多人認識臺中,而他也宣布將爭取安和遺址列為國定遺址。
林市長說,除爭取國定遺址外,他將規劃城市博物館,展列臺中重要文化遺址,與更多民眾分享臺中歷史發展。
市府文化局表示,這次發現的許多史前遺物經過碳14年代檢測,距今約5640-3980之間,是屬於大坌坑時期的文化,且有許多陶片,有助於瞭解新石器早中期文化發展。另外,此次搶救也發現鯊魚牙齒,可能代表當時此地距離海岸線相當近。(5/9*8)
聯絡人:臺中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聯絡電話:04-22290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