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市長今(11)日與市府水利局、交通局、文化局及建設局人員前往綠川東街現場勘察,從綠川雙十路至台灣大道綠川加蓋部分一路走到中山路,還有白鷺鷥駐足中山綠橋下,沿岸綠意盎然、景色優美。
「河川治理是城市成敗的關鍵!」林市長表示,台中市過去稱為「小京都」,就是因為有美麗的河川,尤其是綠川,因此市府從文化脈絡、生活記憶出發,提出「文化城中城計劃」,並配合火車站高架,以「綠空鐵道軸線計畫」,「新盛綠川水岸廊道計畫」的「綠綠台中」雙軸計畫,以都市水脈軸線翻轉中區。
林市長強調,讓綠川開蓋重見天日,前提是污水處理改善必須做好,透過改善綠川水質、環境景觀及週邊交通,並結合臺中公園、宮原眼科及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等景點進行整體環境營造,是打造中區風華與美麗的重要根基。
林市長指出,市府已向環保署爭取3億9千萬元,進行水質現地處理,明年並編列1億6千萬元進行引流、截流等工作,未來將向中央爭取3億元環境營造經費補助,營造可親近水岸環境,如同京都的鴨川、首爾的清溪川。
他表示,綠川開蓋後,沿線6公里連通,不只是中區再生,也能貫穿台中火車站前後的水岸軸線,配合人本步道及自行車道,大大提升民眾生活品質,如果預算配合到位,最快2至3年內將完成恢復綠川之水路空間多元性的利用。
水利局長周廷彰指出,綠川長度6.1公里(雙十路以下),以全貌性角度定調,可分為舊城商業、文創園區、社區生活、綠色校園等四個區段,市府進行「新盛綠川水岸廊道計劃工程」分為三部曲。
首部曲「進行綠川截流工程」,辦理中山公園及中興大學鄰近區域用戶接管工程,減少污水流入;二部曲「旱溪引流工程」,引進清水水源;三部曲「綠川排環境營造計畫」,雙十路至成功路原加蓋移除,改造親水空間,轉換既有商家背面,引導為雙正面臨水商業模式,也帶動經濟發展。
綠川原名新盛溪,因沿岸綠意盎然、景色優美,於1912年始更名-綠川,因都市再生行動長期受到忽視,導致環境品質低落、交通擁塞及都市機能衰敗等重大問題待解決,而流經中區的綠川排水更因沿線工商業發展及人口快速成長,廢污水排入造成污染,甚至在無法處理廢污水源頭的情況下,因此以加蓋作為治標手段。
地方民眾也建議,目前的水泥化河川是以前時代遺留的,政府應該思考打破水泥思考,讓人可以與環境結合在一起。
對此,林市長表示,應該儘量自然由生態、地景、人文、經濟發展之互動,並配合都市綠帶及藍帶系統,與自然環境相互整合,創造出一種新型態的都市生活空間,達成中區再生的目標。(7/11*8)
聯絡人:臺中市政府水利局
聯絡電話:04-2228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