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臺中怡居宜居城市論壇吸引超過330位民眾踴躍參加,林市長以「移居城市、生活首都」高齡福利政策專題演講。他分享為什麼愛上台中的原因,因為台中市是一個充滿陽光活力的健康城市,來住的人就會被它吸引,當年他與太太想找一個可以安身立命、成家立業的地方,2個小孩都還沒上小學,大人的選擇會影響下一代,因此他相當慎重選擇發展的地方。
「台中是最適合居住的地方」,林市長表示,10年前參選台中市長就下定決心,選舉輸贏是一回事,未來他要在台中落地生根,台灣雖然面臨少子化,台中市每一年增加將近1萬7千到8千人之間,代表台中市具有獨特的吸引力。
林市長提到,要先宜居,才會有移居,進一步怡居。台中定位「生活首都」,台中如何好生活?原本男女交往有著充滿想像的未來,但結婚後,面對養兒育女、照顧長輩等問題,人生可能會「變黑白」,因此市府設身處地為民眾思考一系列政策,包括提高附加價值高工作,讓年輕人方便找工作,還有8年內推動1萬戶社會住宅,目前開始動工有600戶,解決住的問題。而面對民眾養兒育女的負擔,臺中率全國之先,規劃「托育一條龍」政策,追加預算也獲得市議會同意。
「人生70才開始!」林市長說,人會老,市府也提出「台中市高齡福利一條龍政策」,從長輩健康、亞健康至失能照護多元提供一條龍服務,健康長輩普設社區照顧據點、長青學苑,健康與亞健康規劃長青快樂學堂,亞健康與輕度失能規劃多功能日間托老服務,失能失智則提供社區整體照顧服務,市府從住宿、社區照顧、居家等服務方面著手,希望提供最完善的高齡政策。
他強調,托老一條龍服務結合投資理論後的完整規劃,把經費投資到臺中市民的身上,可以讓市民未來生活得更好;這樣回過頭來,也能讓社福措施能夠做得更好,形成良性循環,希望達到「長者活躍老化、在地健康老化」,這是市府的願景並落實為政策,市府已開始爭取預算,結合中央與地方政府,與民間力量共同推動,希望讓老人生活的更好。
他希望所有包括從0到100歲以上的臺中市民,都能從托育、就學、就業、照顧父母、退休托老,活出精采的無齡人生;市府未來將透過跨域整合,以符合世界衛生組織活躍老化的核心價值,打造臺中成為「高齡友善、動齡城市」的生活首都。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林依瑩則以社福團體的角度進行專題演講,分享全球不老夢想發源地原來是臺中市,因為知名「不老騎士」環島的起點正是以臺中市政府州廳為出發起點。目前臺中市有217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涵蓋全臺中市近五成的村里,透過與政府單位共同規劃,協助提供全方位的照護服務;未來更希望打造全球首座銀髮博物館,具體落實長輩們以愛為始的無齡精彩人生。
面對高齡化社會的到來,作家吳若權則分享自己身為中年兒女,如何面對兩代間的相處與照顧。例如子女擔心沒照顧好父母,父母也覺得耽誤子女,這可以說是兩代間最深的為難。吳若權表示,他是從媽媽中風後擔起照顧責任開始,體會到「父母是犧牲自己的肉身,教導我們體驗生命的本質,也讓我們可以擁有更完整的人生」。也因此,更能深刻感受公部門若能照顧好「從小到老」的市民們,才真正是「以人為本」的宜居城市。
專題演講後,林市長、作家吳若權、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林依瑩三位展開精彩對談,主持人問台中要成為宜居城市,老人家食衣住行育樂須要政府各局處配合處理,市府做到橫向聯繫?「關鍵是人本。」林市長強調,老人家所有問題,政府必須以人為本進行思考,市府團體則強調「整合」,以群組回應問題,以為民服務為導向,每個局處不能只做自己,他有清楚的政策目標,市長願景轉化成政策後,變成團隊共同目標。
另外,林市長也在會中表示,台中有豐富的人情味,天氣、交通多樣化,台中定位為生活首都,生活必須與生產、生態結合,不是只是在這邊消費,而是民眾可以在台中找到工作、成家立業、養兒養老,長輩重視的是醫療設備,台中市醫院人均比全台灣屬一屬二,還有合善的生活環境,其中老市區、新社等城市不失為長者養生養老、慢活之處,政府只要解決住、醫療與生活機能等問題,條件塑造好,自然吸引民眾宜居。另外,林執行長希望打造全球首座銀髮博物館的建議,他會全力促成。
論壇主持人也請林執行長、作家吳若權提供發展生活首都的建議。林執行長說,台中在社會福利的努力做的非常好,也獲得中央評比肯定,但以台灣老人發展趨勢,台中必須往前看,世代的變遷非常大,老人不是一樣的老人,老人非常多樣,政府服務必須依時代改變,高齡樂活的需求才能發展的好。
吳若權說,他常來台中,市長所規劃未來的藍圖,及現在目前台中現況相當吸引人,台中與其他城市不一樣,台北是一個盆地、天氣溼熱,高雄則是海洋的味道,台中則是一個溫暖合群地方,只要一交談就知道是台中人,林市長規劃與願景希望讓更多人移居台中,到台中消費、若台中能夠更強調「台中一種溫合的驕傲」,不是大派兇悍,是一種「溫和的自信」,透過不同媒傳的做法,讓台中「溫合自信」的感覺在全台灣、全世界能夠成為城市的魅力。(7/11*8)
聯絡人:臺中市政府
聯絡電話:04-2228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