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現在位置 首頁 > 市政新聞 > 歷史市政新聞(6個月以前)
  • 友善列印
  • 回上一頁

林市長:台灣人認同感逐年上升 對等前提下兩岸務實交流

面對兩岸認同問題,市長林佳龍表示,就主觀而言,民眾對台灣人認同感逐年上升,而如何讓台灣這個國家體制健全發展才是政府應該思考的,而非陷入統獨問題等意識形態上;未來希望在對等的前提下,以務實交流方式處理兩岸問題,兩方同意彼此有不同意之處,存異求同,單純處理因交流產生的利害關係,而不應以一句話或一個名詞來框架彼此。
市議員賴順仁今(27)日總質詢指出,這幾十年來台灣人自我認同持續提升,其背後涵義值得深入探討,詢問林市長的看法。
林市長表示,台灣人認同感快速上升,已高達六成,是絕對多數,代表一般人大多自我主觀感受為台灣人,而主觀感受為中國人的則僅3.3%,逐年下降;尤其年輕人因其無過去的兩岸歷史及政黨包袱,對台灣人認同感特別強烈。
林市長指出,台灣越來越民主化之後,民眾越認定是一個國家,至於國家的符號或名稱,民眾各有不同想法;但就內容而言,認為台灣是一個國家的支持度越來越高。詢問民眾是台灣人或中國人時,他們往往沒有現實考量,但統獨問題涉及兩岸經濟、文化等複雜關係,民眾會多一點思量。
林市長強調,討論兩岸問題應避免陷入名詞定義,兩岸問題對台灣最為不利之處是,無論一中原則、九二共識或台灣獨立等名詞出現,皆為對岸定義,只能由對岸逕行解讀,台灣對此並無解釋權。
對於「國家」一詞,林市長傾向以政治學名詞來解釋,所謂「國家」就是擁有人民、土地、政府、主權四大元素,而台灣土地上的人民選舉一個民選政府,也行使國家在國際上的主權,因此台灣已經是一個國家;如何讓這個國家的體制正常化還可以繼續討論,無須糾結在統獨問題等意識形態上。
賴議員詢問,如何在不傷害台灣人民的經濟,又避免戰爭的情況下,讓對岸認同台灣的本質?
林市長表示,未來希望在對等的前提下,以務實交流方式處理兩岸問題,現今兩岸對主權的宣稱有所差異,兩岸關係正常化應以人與人務實交流為主,能夠存異求同,同意彼此有不同意之處,單純處理因交流產生的利害關係,不應以一句話或一個名詞框架彼此關係。(11/27*7)

聯絡人:台中市政府

聯絡電話:04-22289111

  • 市府分類: 市長施政
  • 發布日期: 2015-11-27
  • 點閱次數: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