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現在位置 首頁 > 市政新聞 > 歷史市政新聞(6個月以前)
  • 友善列印
  • 回上一頁

水湳打造全國首座「中水道社區系統」 首部濾水系統今安裝完成

水湳打造全國首座「中水道社區系統」 首部濾水系統今安裝完成
水湳打造全國首座「中水道社區系統」 首部濾水系統今安裝完成
全國首座「中水道社區系統」將出現在水湳經貿園區,可轉化80%生活汙水為再生水,供園區所有建築、公共設施及綠地使用,預估每年可減少525萬噸自來水使用量、節省約5,000萬元自來水費用;其中,身為中水道社區系統心臟的「薄膜生物處理系統(MBR)」今(9)日進行第一組安裝作業,它相當於一台特大號濾水器,可過濾掉大腸桿菌等細菌雜質,搭配後端加氯消毒,可產生優質且安全無虞的水質讓市民使用。
市長林佳龍今日在水利局長周廷彰陪同下,前往水湳經貿園區視察水資源回收中心新建工程,並啟動第一組「薄膜生物處理系統(MBR)」安裝作業;他期盼水湳水資源回收中心在年底完工後,可提供鄰近公共設施及各種民生用途使用,進而打造自給自足的都市小水庫。市議員楊正中、黃馨慧、張廖乃綸也到場。
水利局表示,水湳水資源回收中心的「薄膜生物處理系統(MBR)」可收集350公頃社區,每日產生的1.8萬噸汙水,規模全國最大;該薄膜系統設備與美國奇異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合作,採用綿密細緻的中空纖維膜(薄膜孔徑0.04μm),可過濾掉大腸桿菌(薄膜孔徑1μm)等細菌雜質,搭配後端加氯消毒,可淨化為安全無虞的回收水供市民作為非與人體接觸的沖廁、澆灌及景觀用水使用。
此外,薄膜設備也具有佔地面積小的優勢,市府採地下化工程,將生物處理、沉澱池及過濾池整併,可較傳統流程減少約15%用地面積。全數24組薄膜設備,預計於7月底完成安裝,將可有效提升水資源回收利用的效益。
林市長表示,市府在水湳水資源回收中心打造台灣第一個中水道汙水處理系統,運用最先進的「薄膜生物處理系統(MBR)」,在將近350公頃的社區範圍內,每天可以處理1.8萬噸汙水,回收再利用為再生水,循環供給水湳經貿園區及附近地區的公共設施使用,包括建築所需、公園澆灌,家庭用水等。
對於這組薄膜系統未來處理的水質或水量,林市長抱以高度信心;他表示,這也是打造水湳經貿園區成為「低碳、創新、智慧」示範區相當重要的一部分。
林市長指出,「上水」指的是自來水,「下水」則是汙水,「中水」是生活汙水經過處理後,達到一定水質標準、可重複使用的水;水資源回收中心即是透過循環再利用的系統,將下水淨化為中水,提供公共設施及各種民生用途使用,也可以輸出給中部科學園區作為工業用水使用,預計每年可有5,000萬元販水收入,兼具環保及經濟效益。
林市長也說,很高興水資源回收中心興建工程如期如質地進行,將成為水湳經貿園區第一個完成的公共設施,相信工程完工後,可以作為成功經驗,提供給其他縣市、甚至其他國家參考仿效。
水利局指出,台灣去年已產生缺水危機,為加速台中市汙水下水道建設,市府自籌8億元興建水湳水資源回收中心,收納園區內、整體開發單元八,以及北屯區中清路鄰近區域的生活汙水,未來每日將可處理1.8萬噸生活汙水,相當於7.2萬人處理量。
為確保回收水的水質,水資源回收中心運用薄膜設備進行過濾,可提升處理後的水質,增加回收利用的效益,預計可供應80%再生水(約1.4萬噸),作為水湳經貿園區二元供水系統補充水源,每年可減少約525萬噸自來水使用量、節省約5,000萬元自來水費用。
水利局也說,水湳水資源回收中心將於年底完工,未來營運時,估計將有逾萬噸再生水,也可送至中部科學園區,成為自來水的替代水源,不受乾旱季影響,打造自給自足的都市小水庫。
至於附近民眾憂心排放水可能影響惠來溪水質,水利局周局長表示,水資源回收中心所有的放流水均會經過MBR處理後才排放,經處理後的水質極佳,可作為回收再利用,不會影響惠來溪水質,民眾可以放心。此外,市府也將於7月15日召開地方說明會,屆時將詳細跟地方代表說明興建水湳水資源中心影響範圍,以及相關的回饋機制。(7/9*7)*水利局

聯絡人:台中市政府水利局

聯絡電話:04-22289111

  • 市府分類: 水利發展
  • 發布日期: 2016-07-09
  • 點閱次數: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