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局表示,台灣耕地面積密集,多為小農耕作模式,病蟲害管理方式各不同,缺乏綜合管理之理念與共同防治之體制,致使病蟲害孳生源不斷。在這樣的農業環境下,需使用農藥,才能兼顧經濟與效果,進而降低成本,得以提高農產品生產量及品質。
然而,因為國內農民長期的不當用藥,讓害蟲產生抗藥性,或者次要害蟲的崛起,農民因此增加用藥劑量或同時混用多種藥劑,如此惡性循環下,所生產的農產品發生藥害或殘留過量農藥的機率提高,更讓消費大眾購買蔬果時,產生農產品殘留農藥的疑慮。
課堂中,趙副研究員建議將數種不同作用機制的藥劑輪流使用,並且把握防治適期,於害蟲生長密度開始升高前施藥,以抑制其族群增加。若能選擇非農藥防治資材(健康種苗、性費洛蒙設施等)及生物防治資材(寄生蜂、草蛉、瓢蟲等)等,將能創造雙贏,讓農民收益增加,且讓民眾食的安全。
農業局表示,為落實農業推廣工作,培養農民專業技能,全民農業講座將推出一系列合理化施肥課程,內容包含梨、柿、桔、龍眼、荔枝等。相關課程訊息皆公布於農業局網站,並可掃描網業右上角的QR code加入農業局Line群組掌握課程訊息。(10/27*17)*農業局
聯絡人:台中市政府農業局作物生產科陳科長
聯絡電話:04-22289111分機5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