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適應—學習認識自己的情緒
賴幸瑜 諮商心理師
認識自己的情緒是重要的生活技能。因為情緒一直以來是為了人類的生存而存在的,如被燒/燙過的人就會特別小心火,因為要避免下一次陷入火傷害的機會。進入巷子聽見遠處有狗吠聲,怕被狗咬傷就會立刻換路走。這些都是情緒自然帶出的生存反應。但現代人在社交場合、工作場合中,為了避免丟臉或不被喜歡常會忽略、壓抑自己真實的感受,因而長期下來就會出現身心失衡、情緒生病的情況。對現代人來說,正確認識情緒這個課題特別特別的重要!
在平時的工作中,我最常遇見兩類人:一類是平時生活中不敢讓情緒隨意流露出來;另一類是有什麼心情會立馬展現出來,不論是憤怒、焦慮、害怕…。你比較喜歡哪一類人?前者會壓抑或忽略內在的情緒,後者是完全沒想掩藏就直接展現出來。前者易讓內心累積太多負面能量,扛不住時就會出現身心症狀,如睡不著/狂睡、沒食慾/大吃大喝、意興闌珊、情緒失控(控制不住自己的生氣、低落、恐慌、焦慮…等)。後者覺得有情緒就要表達,才不會生病,但卻因此帶來更多的煩惱事(得罪同事、長官…)。要朝身心健康方向前進,我們需要學習認識情緒、接納情緒、抒解情緒(找到一套適合自己的情緒調節指南),最後便能清晰地面對與因應。
『認識情緒』:最基本的情緒有六個:快樂、生氣、悲傷、害怕、驚訝、厭惡。其它情緒都是從這六個組合產生的,如嫉妒、惱怒、悲憤…。你需要認知:情緒沒有好壞,它主要想提供影響我們生存需求的「訊號」,能不能注意到才是重點。如,同事未經你同意,就自行幫你訂飲料。或現在感覺悶悶的,但不清楚為什麼。
『接納情緒』:接納的意思是不否認、不壓抑、不忽略,可以好好地看清情緒產生的來源。如同事未經同意就幫我代訂飲料,我可以選擇裝作沒事,幫他找理由說服自己,然後把生氣壓進心裡,忽略過去。也可以選擇好好地看看這個生氣的情緒,感受並看清生氣背後的需要--「尊重」。或好好地感受悶悶的心情,覺察悶悶的來源,而不是選擇忽略它,或精神喊話要自己正向一點。(若你是不容易感受到自己情緒的人,請參考最後一段)
『抒解情緒』:抒解情緒是為了讓情緒的能量有出口,讓情緒流動,因為情緒流動後,腦袋瓜通常就會變得清晰,理智腦就會開始運作並思考解決方法。而每個人需要的情緒抒解方式不同,加上產生的情緒強度也不一樣,因此需要靠自己做不同的嘗試,才有機會找到適合自己最有效的方法。如,運動、聽音樂、唱歌、找人聊聊、逛街、看電影、打掃、洗衣服…等。哪種方式能幫助你腦袋逐漸變清晰下來,對你就是最好的方法。
『面對與因應』:在頭腦清晰後,就可以開始思考怎麼滿足情緒背後的需要。也許你會在平靜下來後,用輕鬆幽默的方式和同事聊聊,也許有機會知道他未經你同意訂飲料的故事…,進而用當下適合的方式告訴他未來若要訂飲料你會自己處理,若需要他幫忙也會主動跟他說,輕鬆的解決這件事。反之,若你未能先接納自己的情緒、抒解自己的情緒,而是將生氣的情緒壓在自己的心裡,任它滋長、蔓延開,那麼很有可能下回再遇到相似的事時,你的情緒會在不知不覺中掃射出來,對方會很驚訝/不解你的反應,往往事後會對自己的言語行為感到後悔或沮喪。
因此,非常鼓勵所有讀者,正視自己的情緒、認識自己的情緒,但首先要從接納、抒解開始,才有機會在認識後,好好地與它直球對決,讓它不會變成暗流,默默地影響了你的生活,甚至長久累積下來變成情緒疾病。一起加油!對現代人相當重要的功課!
(若你因長期壓抑、忽略已不易捉到自己的情緒,可以透過每天睡前1分鐘的時間回想一天的歷程,看看自己走過哪些基本的情緒。練習捉情緒,一段時間後,你就能越來越快捉到自己當下的情緒,而隨著時間的過去,你便能越來越快解決自己的情緒困擾。人的強項(變成情緒高手),往往都在不斷練習中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