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現在位置 首頁 > 專業服務 > 心理健康 > 心理衛生 > 衛教資源 > 衛教文章 > 樂活社區
  • 友善列印
  • 回上一頁

【情緒調適】- 如何適當陪伴憂鬱症的親友

如何適當陪伴憂鬱症的親友

祝子媛 諮商心理師

沒想過有一天,我除了是一名諮商專業人員,同時也是一名憂鬱症患者家屬,這讓我體悟到當中複雜糾結的心路歷程。

    我的父親在七年前開始出現肌肉無力的狀況,一年多間奔波於各個醫療院所,期望能找到病因治療,最終確診罹患帕金森症。這是一個慢性神經退化的疾病,造成運動神經的退化是不可逆的,只能透過藥物及復健來減緩疾病的惡化。我的父親開始出現無法預期的身體顫抖、僵硬、走路失去平衡,無法像以前一樣隨心所欲的行動自如,總是擔心害怕跌倒或想要上廁所時卻突然無法移動。外出已經不再是開心的事,而是充滿各種不確定與不安。我的父親在逐步地失去對身體的掌控力時,也失去他的自由與自尊,他內心難以接受疾病所帶來身心的影響,而罹患上了憂鬱症。

看著我往常所熟悉溫和的父親漸漸地失去原有的幽默與笑容,從原本帶給我安心可靠的父親,轉變成像是一個非常沒有安全感、驚恐、無助的孩子。他開始從我們的家庭生活中隱形,無法和我們一起聊天歡笑,他被困在自己難以控制的身體反應裡,不斷地在經歷各種負面情緒與病痛。父親的轉變讓我也十分焦慮與恐懼,進而更希望能幫助他改善心理憂鬱的問題,希望他至少能夠積極努力復健與治療,來延緩疾病的退化。但我不禁發現,當我越努力想要幫助父親,越希望他提起動力積極地去復健或自我照顧時,我的善意卻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一種責備。當父親表現出消沉或不想要嘗試的反應時,我開始生氣他怎麼那麼自私、軟弱,不願意為自己的生命和我們而努力。從原本想要幫助我的父親,演變成爭吵與衝突,讓我們都感到心力交瘁。反覆上演多次這樣的劇碼,我突然意識到這樣下去我並非在幫助他,而是在增加他的壓力,甚至讓他感受到被批評、被嫌棄與不被愛。我突然明白,原來此刻我需要先關注的不是我的父親,而是我的內心的失落與恐懼。

 

覺察自己的情緒,先穩定好內在才能給對方所需的照顧

面對憂鬱症患者時,要能先勇敢承認自己的內心可能同樣也感到焦慮不安與恐懼,因為難過對方受苦或害怕失去對方,而太過積極地想要提供方法來解決問題。如果我們沒有空間接納憂鬱症患者內心所感受到無助與無望的狀態,我們若太焦慮擔心而期望對方要改變,彷彿變成是我們需要他好起來,我們也才能有好的感受。一但我們的內心有這樣的想法,原先想要幫助對方的意圖,會開始偏離善意的軌道,對方感受到的會是一種不被理解的壓迫。

請留意我們希望病患要好起來的期待,憂鬱症的治療非常需要耐心與持續性,當我們因無法立即看到對方改變而感到挫敗失落,很容易不小心會轉嫁壓力與情緒到對方身上,而讓當事人更加深自己的挫敗與無價值感。連帶地我們的內心也會落入無助的感受,甚至變成責備對方跟自己。這個過程需要不斷來回的自我檢視與提醒,因為我們都是人,自然都會有情緒,所以請允許當我們感到脆弱、疲憊與挫折時,先停下來問自己感受到了什麼,先給予自我照顧穩定後,才能確保我們給出去的是愛與支持,而不是壓迫。

 

用鼓勵、邀請取代要求,用傾聽取代建議

對憂鬱症患者來說,周圍環境能提供理解與支持是非常重要的療癒因子。請把專業的治療工作留給身心科醫生及心理師來負責,除非當事人願意分享內心的情緒感受,身為親友的我們不用急著去挖掘或忙著去分析當事人的問題。

請忍耐住想要給予對方各種「好心的建議」,因為憂鬱症患者內在極度的無助感與強迫性負面思考,他們更多時候經驗到的是自己痛苦的感受不被理解與接納,而感到更孤單且無價值感,陷入挫敗絕望的惡性循環中。

如果病患對於服藥或接受心理治療會有疑慮擔心,身為親友的我們可以用正向的態度,去認可當事人內心會有這樣的疑慮是有其道理的,然後鼓勵並邀請對方一同把這些對治療的疑慮擔心與專業人員討論。

 

傳遞愛與尊重的力量

與父親的相處中,我所學習到最重要的是如何表達我的愛與尊重。病患的憂鬱問題不是一天累積造成的,其中涵蓋生理心理各種層面,我們無法替對方改變他的人生,但我們能透過陪伴當事人的過程,讓他原本對自己與這個世界感到絕望,能重新經驗到他對我們的意義與價值。

請記得這需要時間累積的,無法一蹴可幾。當感覺到當事人陷入負面思考與情緒時,請先深呼吸穩定自己,確認接下來要傳達出去的是愛而不是批評,然後溫和地告訴對方:「我感覺到你現在很痛苦難受,我很關心你也很愛你,有什麼是我能為你做的,能讓你感覺到被支持的嗎? 」。如果對方說不出來也沒關係,我們可以試著提供一些選擇,用邀請地的方式詢問。讓對方感受到有被尊重及允許做決定的空間。被拒絕也沒關係,但重點是在我們能力範圍內,持之以恆地讓對方感受到我們真誠地關心與陪伴。

我希望傳達給父親的是有問題的不是他,而是憂鬱症本身才是問題。他不孤單,因為有我們陪伴他一起面對。

  • 市府分類: 衛生醫療
  • 最後異動日期: 2023-11-03
  • 發布日期: 2023-11-03
  • 發布單位: 臺中市政府衛生局‧心理健康科
  • 點閱次數: 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