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適應 - 如何與主管有效溝通
陳葦玲 諮商心理師
每一個主管都有不同的性格和風格,每一個人跟主管的關係也都是不同的配對組合,因此跟主管溝通很難直接套公式。
員工難免會有將主管理想化的時候,忽略主管也有他自己的限制,也會有希望他人喜歡自己、肯定自己的心理需求。
我們不用特意崇拜或鼓勵主管,但是透過觀察及了解主管的風格,換位思考雙方的立場和訴求,進行有效的溝通、找到合適的相處方式,不但有助於讓自己的工作更順利,也展現出自己是同時具備專業力和情緒力的員工。
一、搜集情報及觀察主管
觀察你的主管很重要!
透過觀察,瞭解主管的作息及情緒變化、與他人互動的方式和用語、溝通風格傾向促膝長談還是長話短說、領導風格和其核心原則是什麼...等等。
同時,也別忘了借鏡前人經驗,在同儕交流中搜集相關情報,學習別人成功與主管溝通的方式,避開別人已經栽過的坑。
比如說,觀察到主管肚子餓就沒耐心,恐怕就不適合在飯前跟主管回報壞消息;發現主管樂於教導別人,哪天需要主管出馬救火時,可以嘗試用虛心請教的方式切入;如果遇到脾氣暴躁又愛罵人的主管,則可以觀察看看最少被罵的同事都是怎麼應對的。
二、換位思考
一個有效溝通的過程,除了向主管提出具體的要求,也包含自己先換位思考,在溝通前事先想好幾個解決方案。
常見員工迫於家庭變化及生活需求,會需要在工作上有些彈性。期待公司提供自己需要的,無法順利爭取到會令人感到挫折或憤恨不平;此時,除了把重點放在自己為什麼想要,也可以換個角度、站在主管的位置,想想自己所要的東西可以如何幫助到主管或團隊。
例如,倘若員工因為生理因素需要增加休息頻率、家庭照顧需要提早下班,站在主管的立場想一想,便可理解,除了既有的時間規定,主管還會需要考量其他同事的想法、整體工作的分配等等。這種情況下,可以先想想看自己是否有其他可以補齊工作的時間,也可以事先與交情好的同事商量補位,或是針對自己的執掌申請相關資源改善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
向主管提出需求的時候,同時提出自己設想的解決方案,重點不是在提出的解方是否有被採納,而是主動出擊、拉近上下屬關係,讓彼此從管理上的相對關係,往「同一國」的方向靠攏。
三、以選擇題代替問答題
對於工作需要主管給予指示或協助時,只提出問答題,意味著將問題整包丟給主管思考。主管的工作應該是做決策而非提供解答,有效請示主管意見的方式,應該包含自己的想法和2~3個解方,並請主管決定或確認。
比較看看問答題的句子和選擇題的句子有何不同:
🔼問答題:
1、「主管您說的這個業務報告,要包含什麼內容?」
2、「這個任務什麼時候要完成?」
3、「有客人在門口發脾氣,怎麼辦?」
🔼選擇題:
1、「主管您說的這個業務報告,我會整理部門的業務項目、專案計畫、統計資料,請問有需要增刪的內容嗎?」
2、「這個任務的截止期限要設在明天還是後天?」
3、「有客人在門口發脾氣,我們已經了解客人訴求是XXX。目前有兩個因應方案,一個是提供賠償,一個是協助修繕。請問主管認為怎麼做比較好?」
提出的解方要考量成本、可行性及是否契合組織文化,如果不確定解方好不好,可以事先跟信任的同儕討論。
要注意的是,對主管風格的認識仍是最基本的,遇到較為專制或控制型的主管,可能反而傾向全盤掌握、事必躬親,那我們就接受指令、執行交辦即可。
當主管的人,先是一個人,然後才是一個主管。
在我們的社會文化中,主管的權威角色難免會勾起我們過往與權威相處的經驗,以及習慣與權威相處的方式。透過以上三種方式,可以練習重新去認識主管是一個怎麼樣的「人」,鬆動自己與權威關係的既有模式,找出與主管有效溝通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