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關係】與壓力做朋友-談如何調適課業壓力
紀娙宜 諮商心理師
諮商室裡,一位高二的學生向我談到:「哎,我最近讀書都不怎麼起勁,我知道明天要考試,但我就是不想讀,也不是想要給它爛,就是不想讀呀,好像是考試症候群,真的好煩喔。」這是一種在國、高中生面臨學習過程,感到無力或是疲憊常見的狀態,雖然課綱已調整,學習評量不限定筆試,然而多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仍有著壓力,特別是學生們還是要透過會考、統測、指考等等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學習的壓力似乎從古至今還是存在著。
過去可能有些人會認為,會感受到學習壓力的人,應該是對學習比較沒有興趣,或是學習成效較不好的學生吧。但筆者的工作經驗裡,其實班排或是校排前段的學生,也經常會因學習的焦慮與壓力來到諮商室裡,即使在大學階段也經常如此。
什麼樣的人容易會有學習壓力呢?
依筆者觀察,有較多學習壓力的學生,多數是較自律、自我要求高的學生,他們期許自己在學習上有更好的表現。以上面提到的案例,學生並不是因為感受到龐大的壓力,就選擇放棄,而是因為學習的壓力,尋求諮商協助,減緩壓力對自己的負面影響,進而讓自己可以更專注於學習上,以追求自我實現。
成績好和成績不好的學生都會對學習感到有壓力,那是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會有壓力?
當面臨考試或是學習評量時,每個人會感到壓力是正常的一件事,壓力的狀態也與學習能力的展現有高度相關。沒什麼壓力時,較難推動我們有更積極的表現;但是當壓力過大,我們容易感到負荷,撐不下去,也沒有辦法有好的表現;只有在適度的壓力下,可以讓我們有最佳的能力展現。這樣來看,壓力並不是完全的阻力,而是有其助力,需要留意的是太多的壓力會消耗我們許多的精力,讓我們變得心神不寧、焦躁不安,常見還會有頭痛或腸胃不適等狀況,這些都會影響學習。
面對壓力,我們也不是什麼都不能做,以下提供幾個方式,提供讀者參考。
- 穩定作息。考試到了,常見學生個個熬夜,挑燈苦讀,尤其是在考前的那一晚,熬到凌晨的很是常見,也因為學生們大都年輕,常常都會表示小小熬夜不會感到有影響,等到考完試後,先是補眠,接著晚上再夜戰。這樣的狀況,通常適用在短期衝刺,考試到了,趕緊衝呀,拼呀的讀,但面對長期的讀書壓力,並不適用,因為一段時間之後,便會因作息顛倒,反而影響自己的身體和精神狀況,學習成效也打折扣。
當我們處在壓力當下,變動會讓我們感到更焦慮,穩定的作息,會讓我們更清楚這個時候要做什麼事,如此按部就班會讓我們更有踏實感,也能提升白天的課程學習。
- 適當的目標。課業壓力的狀態經常與我們設立的目標息息相關,前面提到適度的壓力會讓我們有最佳的表現,若我們想要讓自己可以有最好的表現,那麼就要依自己的狀態調整適度的目標。
關於目標的設立,筆者認為,學生們可與老師和家長一起討論。實務上,常見可能老師或家長希望學生可以有更好的表現,訂立較高的目標,學生對於目標達成的不確定,衍生自我懷疑與學習壓力。同樣的,也有家長給予完全的自由,讓學生自己決定的,這也是一種作法,只是需要留意學生的狀態是否可以完全的自己作主並負責,或是他也可能會想聽聽您的想法,有時家長的支持與肯定對學生也很重要。
- 善用資源。
- 讀書策略。有些學生對於要怎麼讀書是困惑的,不知道要如何來準備,現在有許多的高材生會透過網路分享自己的讀書策略,不是一定要跟別人一樣,但可以從中參考,找出一個自己的讀書方法。
- 運用助教。在國高中,各科都會有小老師,多由班上該科較擅長的同學擔任,學習上不懂的部份,可與之請教。在大學裡,許多課程也都設有助教或教學助理,多由學長姐擔任,協助學生澄清課程中不瞭解的部份,提升學習。
- 找到夥伴。若是班上同學彼此目標一致,可以組讀書會,一起讀書、一起學習討論,彼此砥礪,經常也都會有很好的學習成效。有伴的支持,也是降低學習壓力的重要因素。
- 專業協助。龐大的壓力下,那些平時都知道的壓力因應方式,經常變得使不上力,透過諮商,常能有效平穩身心狀態。
- 休息一下,沒關係。有段時間很流行番茄鐘工作法,工作25分鐘,休息5分鐘,以達到最大的工作效率。它會受到這麼大的注意,筆者猜想裡頭提到的休息一下是精華所在,不論工作或讀書,若要持續下去,適度的休息是必備的,不管對你來說是要讀半小時或一小時,重要的是起來休息一下。
當我們感到有學習壓力時,適時的離開座位走動一下,或是幫自己安排一個運動,都能讓人轉換壓力當下的不適感。當大腦有機會可以休息一下後,也可以提升學習效果。
課業的學習固然重要,自己的身心狀況更重要,莘莘學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筆者也邀請師長與父母一同關照孩子們的身體和心理狀態,一起營造快樂的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