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現在位置 首頁 > 專業服務 > 心理健康 > 心理衛生 > 衛教資源 > 衛教文章 > 友善校園
  • 友善列印
  • 回上一頁

【青少年】-面對高壓的校園生活如何正確紓壓

【青少年】-面對高壓的校園生活如何正確紓壓

周彥君 臨床心理師/所長

「爸媽每天叮嚀、老師每天提醒,我覺得好煩~」、「我沒有朋友,在學校好孤單~但是有朋友也很煩,常常不知道怎麼相處~」、「每天寫作業、補習、考試、跟別人比較,我不知道這樣的生活到底有什麼意義~」從國小、國中到高中,不同的學齡階段有不同的發展任務,不外乎對於家庭及權威體系的互動感到困惑、同儕人際狀態感到苦惱、以及對於學校學習及未來前途感到茫然。

存活本身是有壓力的,動植物均需趨吉避凶以奮力求生,所有生物無一倖免;人類也是一樣,沒有人能在完全無壓力的環境中生活。適度的壓力可以讓人感受到期許與動力、完成目標並獲得成就感,因此不斷成長進步;然而,過大的壓力卻會讓人裹足不前、失去鬥志、惶惶不安並影響身心健康。

如果希望校園生活不蒙塵,學生可以怎麼幫忙自己、大人又可以如何協助孩子們呢?

  • 培養實踐健康生活:充足睡眠、健康飲食、規律運動

學齡階段很容易因為課業要求、生活作息等因素壓縮了學生的睡眠時間,但睡眠不足容易引發身心不適,如情緒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全身無力等,可能影響大腦反應與處理功能,使得學生需要花更多時間去學習,事倍功半。另外,也可能因為不健康飲食和無暇運動等狀況損害身體健康。所以,必須要在讀書與休息之間取得平衡,切勿顧此(讀書)失彼(休息),反而因為沒有健康的身體,而難以有健康的心理能量去面對每日的壓力與挑戰,得不償失。

  • 了解自己/子女並積極肯定

世上萬事萬物都有其存在意義與價值,人也是如此,沒有人是多餘無用的。教育學習的內涵應該是致力於讓學生們找到自己想做並且能做的事情而花費時間心思去努力,如此才能在動機學習的同時感受到成就感;然而,事實是,我們很容易在教育過程中感到茫然,不知道自己為何而努力,這樣的困惑會讓人腳步停滯、迷失方向。

所以,或許學生的目標不是放在讀書或考試上,而是致力於尋找適合的學習方式,挖掘學習優勢能力並積極肯定,建立合理期待,思考著有朝一日可以把自己放在對的地方。

  • 有效時間管理並提升問題解決能力

我們的腦袋會「以為沒有解決辦法」而不斷反芻糾結、耗費許多時間卡在同一個問題裡,比如想不透為什麼朋友突然絕交、無故被霸凌、師長過度權威、作業量太多而無法消化等;這時候,我們上網、看書、找親友師長、甚至探訪專業人士,透過其他角度或者不同聲音才能突破困境,因為「一個人的腦袋很侷限,很多人一起思考就可能找到方法了!」

  • 社群媒體及網路使用的心理建設

在網路還未蓬勃發展的時代,每個人只要過好自己的生活,一生經營三五好友,不需要刻意與人分享生活,也不會有人一直對你品頭論足。而現在,人們可能結交非常多的朋友網友,其中知己仍舊是兩三個,也會在網路上分享生活,的確增加了與朋友的互動頻率,卻也同時增加了被他人表達各種不同意見的風險。

當前的網路時代著實有著與以往迥然不同的價值觀、交友方式、與生活型態,所以需要了解社群媒體的特性、學習自我管理、維持網路與現實生活的平衡、善用網路優勢且避免過度使用造成的劣勢等,才能不在虛擬世界裡迷失。

  • 強化社會支持網絡

人類具有社交本能,天生渴望與人建立關係並獲得愛與歸屬感,所以無論在親子、手足、同儕、師生或親密關係中受挫,都會讓人產生猶如實際身體傷害一般的心靈痛苦。所以,切勿低估人際問題所影響的範圍,需要好好跨越內耗的人際模式,穩固家庭親子及手足關係,強化與師長及同儕的連結,促進人們可以積極尋求的社會安全網絡,才能增加生活滿意度與幸福感。

  • 紓壓放鬆的技巧

每個人都需要學習拿捏努力生活與放鬆紓壓之間的平衡,可能各不相同,無論是運動、美食、旅遊、休閒興趣及呼吸肌肉放鬆練習等,若是能在生活中感受到片刻喘息,便可在短暫休息後獲得重新再出發的動力。

  • 增進心理健康知識及轉介資源系統

如果面臨壓力,許多人的選擇是希望自己解決問題而不與任何人分享討論,擔心身邊的人無法理解協助,或是反而為對方帶來困擾與壓力;然而,有些困難可以被順利跨越,卻也有些問題日積月累而變得更加複雜難解。因此,如果心理健康知識可以更加普及,並轉介合適的醫療、社福、輔導或諮商資源系統;那麼,諸多問題與壓力都可以及早被處理解決、甚至防患於未然。

  • 調整環境以減少壓力

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生活環境,如果嘗試上述所有的紓壓方式,仍未能完全改善,或許調整環境也不失為一種減少壓力、提升生活滿意度的方式。但是,切勿高估調整環境的好處而輕忽了缺點,例如:轉學改變了學業與人際高壓,卻也同時需要面臨學習生態差異及人際陌生疏離感受等。每一種選擇背後都有承擔,需要事先評估所有可能的風險之後再做決定與判斷。

以上八點,看似老生常談,實踐起來卻有一定的難度,常常越是顯而易見的基本原則,越容易被輕視忽略。由衷盼望校園生活可以更為健康友善,讓學生們都可以愉快成長學習。

  • 市府分類: 衛生醫療
  • 最後異動日期: 2024-07-28
  • 發布日期: 2024-07-28
  • 發布單位: 臺中市政府衛生局‧心理健康科
  • 點閱次數: 490